阿弥陀经原文网

十五泣春风,背面秋千下:李商隐《无题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22-10-17 06:12:32作者:阿弥陀经原文网
十五泣春风,背面秋千下:李商隐《无题》赏析 无题 李商隐

  八岁偷照镜,长眉已能画。

  十岁去踏青,芙蓉作裙衩。

  十二学弹筝,银甲不曾卸。

  十四藏六亲,悬知犹未嫁。

  十五泣春风,背面秋千下。



  【注释】

  1、李商隐作品中有《无题》诗十六首,还有一批以诗开头或篇中二字为题,实际上也等于无题的诗,合共六十余首。这些诗多涉女性题材,多与爱情(艳情)相思有关,但又不限于此,内涵十分丰富,历来阐释者的看法颇多分歧,争论的焦点是它们有无寄托,如果有,寄托是什么呢?其实对每一首《无题》诗如何解释,不妨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对于寄托之说,不可过实过滥。

  2、“八岁”二句:写女孩很早就懂得爱美。长眉,唐代以青黛点眉,将眉毛画得又细又长,是时髦的打扮。

  3、“十岁”二句:写女孩的美丽姿容和活泼可爱的性情。芙蓉,荷花。裙钗,指上衣和下衣,古代下衣叫裳。衩,本指上衣旁开衩的地方,在唐代指开衩袍,也叫衩衣。“芙蓉作裙衩”源于屈原《离骚》中的“集芙蓉以为裳”,以表现高洁的品格。

  4、“十二”二句:写女孩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爱好。筝,古代弦乐器,唐筝有十三根弦,手指套银甲(金属制的指抓)弹拨以成乐。卸,摘下。

  5、“十四”二句:女孩到了该出嫁的年龄,可父母把她藏在家里,并未许嫁。藏六亲,谓藏在深闺之中,回避所有的男性,包括六亲。悬知,猜想,揣测。

  6、“十五”二句:写主人公面对大好春光,触动情怀,心事重重,在秋千架下背着同游的女伴在伤心落泪。泣春风,在春风中流泪。背面,背对,背向。

  【赏析】

  这首诗仿照乐府民歌体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中的“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,十七为君妇,心中常悲苦”。然而李商隐不仅将女子的悲苦提前了--早在议嫁之前,她已在背人处哭泣--以比喻指人生欢乐的短暂,而且动态地展示了女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更为复杂多样的性情。这是一个爱美而且早熟的女孩,有着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情操,又有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,面对大好春光,为何会背人哭泣呢?“十四藏六亲,悬知犹未嫁”也许是个中原因吧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女孩已有对爱情的向往,“藏六亲”昭示了她思嫁而又胆怯的待嫁心理。拂面的春风撩起了她的情思,使她有感于青春易逝而年华虚度,前途茫然,不禁暗自伤心。诗人细腻地摹写了女孩由幼女之羞涩道少女之怀春、伤春的发展过程。

  如果考虑到这首诗是诗人十六岁时的作品,那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借这位志向高洁的少女遭遇,寄托自己渴求用世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。诗人自小有凌云之志,勤奋攻读,求师问道,以期将来能报效朝廷。在擅长古诗文和书法的堂叔李某的熏陶下,他“十六能着《才论》、《圣论》,以古文出诸公间”(李商隐《樊南甲集序》)。然而尽管少负才华,他毕竟出身微寒,父亲早逝,家道艰难,在重视门第的唐代,很难顺利地踏上仕途,对于前途的茫然时常会让他感到苦闷,正如诗中那位富有才华、品行高洁、思嫁而“犹未嫁”的少女。吴乔说此诗表达“才而不遇之意”,屈复说是咏叹“才士之少年不遇”,皆准。

  这首诗清丽婉转,寄意深远,为后代传诵。纪昀评曰:“独成一格,然竟有古意,故不在形貌音响间。”(《玉谿生诗说》)

  本篇为古典文学网原创内容,未经许可,严禁转载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弥陀经全文

  • 阿弥陀经注音

  • 阿弥陀经要解

版权所有:阿弥陀经原文网